1. 桃源板龙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由罗鼎夫妇在湖南桃源的一次奇遇中孵化出一条金色小龙的故事开始。
2. 板龙灯的兴旺和发展经历了李唐时期,到了宋朝达到了火爆的程度,在明初时期趋于成熟,清朝时达到鼎盛,并在当代得到了完善。
3. 传说中的板龙灯起源于草龙灯。明永乐二年(1404年),罗鼎夫妇在途中发现了一颗大蛋,孵化出一条金色小龙。这条小龙带来了丰收,罗鼎因此梦见它藏身于谷仓,每日可出稻谷36担,后来梦竟成真。
4. 明英宗八年(1445年),桃源地区遭受旱灾,罗鼎开放谷仓赊粮给民众,因出谷过量,金龙死于仓底。为了感谢金龙的恩赐,罗鼎和民众将金龙分割并安葬,并修建了莲花观纪念。从此,草龙灯改为板龙灯。
5. 明末,桃源九溪乡官坪村的上山坪修建了“九层堂”,供奉谷龙影身神位与首领塑像,板龙灯的朝拜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6. 清末,板龙灯的龙板数量从八块发展到一千零八块,形成了板龙灯文化,融合了宗族祭祀与庙会娱乐。
7. 板龙灯与传统龙灯不同,它的龙头龙尾和牌灯是用纸糊和篾扎制,与龙身是分离的。龙身由多块木板连接,每块板上扎有三盏彩色灯笼,内装蜡烛,通过木楔连接,形成气势雄伟的板龙灯。
8. 玩板龙灯时,不用手舞,而是由两人肩扛。相传在元朝末年,桃源九溪地区的民众以玩龙灯为名,秘密聚集并准备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但板龙灯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9. 板龙灯吸纳了民俗、美术、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多种技艺,传承了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知识,集体育、娱乐、交际、观赏于一体,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斗争精神与生活风貌。
10. 根据《湖南民间舞集成》记载,板龙灯流传于桃源北部的漆河、九溪、双溪口等地,传说参与者可保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在抗日战争时期,漆河等地曾有过二百余长板的板龙灯表演,场面壮观。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边陲小乡的“文化强乡”之路 2025-07-18
- 板龙灯 常德乡镇(街道)简志(上册) 2025-07-18
- 常德桃源:传承民间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2025-07-18
- 桃源县:九溪乡板龙灯进城闹元宵 2025-07-18
- 桃源民舞《板龙灯》民间艺术 2025-07-18
- 桃源县九溪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5-07-18
- 板龙灯的起源,发源地,经过 2025-07-18
- 六月三十西和乞巧节和常德桃源板龙灯!祈福风调雨顺+幸福美满! 2025-07-18
- 常德桃源板龙灯入选2023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2025-07-18
- 数百人舞的板龙灯,雄伟壮观,叫人眼花缭乱~(桃源板龙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