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推介|桃源有支板龙灯

2025-07-18 0 763

大年初二,雪后回春。

67岁的罗双其天不亮就起身,去到了离家100米远的板龙源基地,和一百多名舞龙人做好大年初二惯例的舞龙准备。

人民日报推介|桃源有支板龙灯
桃源板龙灯舞动热烈,声势浩大。

板龙源基地所在的湖南省桃源县九溪镇,是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素有桃源“戏窝子”之称,现有民间艺术团队30余支,有“四灯五戏九艺二十二小调”等多种民间文艺,但最具特色的还是威武大气的板龙灯。
60多年前,罗双其还是个娃娃的时候,就看着父亲在龙灯队伍里扛着板凳前后穿梭、奔跑。年少时他常常好奇,平常吃饭用的长条椅,怎么就能串联成上百米的大龙灯。
还有那铿锵的皮鼓、雄浑的铜锣、嘹亮的号角、激烈的唢呐、沉雷闷响的火铳、噼里啪啦的鞭炮,在阵阵呐喊声中,近百米的板龙灯如巨龙出动,气吞山河,总让罗双其觉得十分震撼。
在这份年少深刻记忆的影响下,28岁那年,罗双其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扛起了传承板龙灯的大旗,到如今一晃已接近40年。
罗双其成了九溪板龙灯的第三代传承人,但板龙灯的历史却远不止三代。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各种舞龙灯形式,桃源县九溪镇的板龙灯龙身由若干木板组成,每块木板上紧扎着颜色鲜艳的彩色灯笼,灯笼内燃三根蜡烛,板下装有手柄,板与板之间用木楔连接,最长可达200多米。故当地人又称为板板龙灯、板凳龙。
罗双其说,板龙灯可追溯至元朝末年,最初是为对抗元朝暴政组织起义而生,清末又以祭祀为用,定于每年正月十五和六月三十开展祭祀。如今,宗族祭祀的色彩在逐渐淡化,更多的是以一种春节独特的民俗娱乐活动,舞出对新年的美好祈愿。
这不,又到春节,罗双其早早就联系了各村的“头人”,约好了集合时间,定好了行进路线,准备大年初二这天在全镇都舞上一圈。为了这一天的节庆活动,上个月,罗双其还特意叫上篾匠,制作一个新龙头。板龙灯龙头高5尺8寸,长6尺8寸,制作材料有竹、木、布、纸、金属等,制作工艺为扎、雕、刻、剪、画、装裱,常人不可为。
制作龙头的莫兴科已经69岁,从外公那得来这个手艺后,就一直负责板龙灯的龙头制作已有20多年。从做到画一手包办,往往要忙上十多天,才能做成一个龙头,他也推陈出新,年年龙头的花纹都不一样。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也紧跟潮流的,老艺术也要迎合新时代呀。”莫兴科说,龙头制作都是祖传手艺,在外公那辈还是旧工艺,一个龙头百来斤,七八个人才舞得动,到他这辈,改良了工艺,龙头重量减半,舞动起来更灵活,能牵引龙身玩出“福、禄、寿、喜”“双龙出洞”“游龙戏珠”“天鹅抱蛋”等字样与图案。
如这样的民间艺术,大多都是口耳相传,子承父业。板龙灯发源在桃源西北,如今的舞龙人依旧是囊括九溪、双溪口、热市、黄石在内的西北角乡镇。舞龙人更新换代,传侄子、传儿子、传身边年轻人,老人退了新人上,总能维持100多号人。
大家的职业也五花八门,有的是农民,有的是木匠,有的是瓦匠,也有常年在外的打工人。但每逢春节,总能一呼百应地集结在占地3000平方米的板龙源基地,换上缀有龙图和寿字的背心,缠上头巾,从板龙源出发,舞到田间小院,舞进城市繁华。
“我们都有各自的职业,舞龙灯更像是一种聚会,一种精气神的展现机会。”罗双其说,近年开始,板龙灯逐渐受邀在大型活动演出,桃花源国庆庆典,桃源县承办的旅发大会上,都有板龙灯的精彩亮相。它从行军打仗的队伍,到糊口谋生的手段,再到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2023年底,桃源板龙灯被纳入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轻人对板龙灯兴趣渐浓。旧民俗艺术未来将有怎样的新舞台,罗双其充满了期待。

来 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收藏 (0) 打赏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打开微信/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点赞 (0)

板龙灯 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推介|桃源有支板龙灯 https://www.banlongdeng.com/66.html

常见问题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
官方客服团队

为您解决烦忧 - 24小时在线 专业服务